线上配资炒股

配资做股票 追忆艺术家余友涵:他以抽象笔触描绘对时代的感受

发布日期:2024-11-14 11:30    点击次数:93

配资做股票 追忆艺术家余友涵:他以抽象笔触描绘对时代的感受

2023年12月13日19时30分,艺术家余友涵因感染新冠抢救无效配资做股票,于上海胸科医院去世,享年80岁。

前程无忧股票配资拥有诸多优势,助您在投资市场中如虎添翼:

余友涵(1943-2023)

余友涵是上海1980年代崛起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也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抽象艺术的领军人物。他的“圆”系列作品最为人所熟知,后来又经历了政治破普等风格,2000年以后,他开始创作一系列风景作品。但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抽象与具象的分野从未被明显划分。“都是一样的,”余友涵曾经说过,“事实上,如果你研究我创作的一些风景画,你会发现它们是真正的抽象画。”

余友涵的艺术生涯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历程。他的艺术启蒙始自一位民国时期旅欧艺术家的晚年书房,30岁大学毕业,40岁发展出成熟的创作风格,50岁受到世界的关注,彼时正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正式登上世界舞台。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要稍微年长一些,但这份年龄的差距并未阻碍他敏锐地搭上了时代的列车,并且,他可以有更多的余裕,不为时代所裹挟,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更多创作和表达的自由。

“当时的艺术在抽象领域一片空白,像一片荒原,荒原上没有草。但这个时节很好,下了雨,草就要长出来,即使不在我这里长出来,也终究会在别的地方生长出来的。”回顾自己的艺术发展,余友涵曾经表示。他也从未被标签所定义,具象、抽象、风景、波普,在他艺术的实践中运用自如,融会贯通。直至艺术生涯的末期,他一直拥有旺盛的创作力,并将对于时代的感受诉诸笔端。

余友涵1943年出生于上海,他自幼年起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家庭的变故、多病的身体、接连不断的社会变动,令他早期的艺术求索之路充满坎坷。直至1973年从中央工艺美院(现在的清华美院)毕业,分配到上海市工艺美校工作,才有稳定而充裕的时间研习中西方各式艺术语言,探索个人创作的道路。

《武康大楼》1983年

《大连公园》1983年

回忆往昔,余友涵曾对两位引领他进入艺术之门的老先生念念不忘。一位是他小学美术老师谭老师,另一位是他的邻居范先生。

谭老师曾经告诉余友涵:“绘画是一门孤独的事业,需要一辈子默默地投入。不像音乐家,一曲表演下来,全场鼓掌,还会有姑娘献花。画家不会有这样的光辉时刻。”余友涵在此后撰写的《自问自答录》中分享他当时的内心想法:“我记住了,我不喜欢这种时刻,我喜欢默默无闻。”

范先生名叫范纪曼,曾与林风眠、刘海粟等中国重要艺术家有很深交情,本人也曾是一位旅欧艺术家。他在解放前开过一家艺术书店,家里有很多美术画册、书籍。这些成为了余友涵最早的艺术启蒙教科书,在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很多作品中,都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的痕迹。

1973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毕业后,余友涵进入上海市工艺美校担任教学工作,与很多学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包括陈箴、谷文达、丁乙、王子卫、冯良鸿、秦一峰等很多后来知名的艺术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学生冯良鸿给余友涵拍摄的肖像 1982

1980年代,在新气象的推动下,余友涵和同时代的艺术家一样,希望通过“创新”去适应和表达新的时代。他和学生们一同,孜孜不倦地阅读尼采、老子、西方自然科学和东方神秘主义,并将对于知识的热忱与理想付诸于画笔当中。

这段时期,他最令人关注的是抽象作品和政治波普作品。“从学习现代西方绘画技巧到尝试用于表达民族精神,随着创作的深入,我开始不满足形式上的’中西合璧’,我应该向民族文化的纵深处开掘。”余友涵曾经这样阐释自己的创作,“我尤其对中国古代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朴素辩证法哲学感兴趣。老子’运动、发展’的辩证观点很高明,他的自然无为、虚静柔弱的主张与我的个性气质比较合拍,于是我构思创作一种能融会自我与自己对民族文化认识的既淡泊又静中寓动的绘画。”

“圆”开始逐渐成为余友涵的标志性图像。“在反复的思考和实践中,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形象——圆,作为画面的主要形象。由于圆的安定感,所以它既可以表现一切事物的 ‘始’,也可以表现一切事物的’终’,并由此寓意’一瞬’和‘永恒’。”余友涵说。

《199301》1993年

《花之车》1989年

1993年,十几位中国艺术家首次登上威尼斯双年展的舞台,向世界大规模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50岁的余友涵是其中最年长的一位。在此之前的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没有画廊,没有策展人,甚至没有职业艺术家的概念。从九十年代开始,艺术市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作为教师的余友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同时他依然可以保持自己随性创作的自由。

2002年左右,余友涵开始创作“沂蒙山”系列作品。或许是在城市极速发展的时代,引发了他回归自然的心理。然而,他的这一系列风景写生作品,并未完全再现自然风貌,却似乎重返了其早期在风景画向抽象画转变时期对于点、线笔触的强调。

《游泳》2018年

余友涵常说,“抽象和具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他看来,“绘画的本质是平面”,画面无非是点线面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象绘画里的人物、风景元素与抽象绘画的点线面,其实没有区别。

在与知名国际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的访谈中,余友涵曾经表示,“我的抽象作品不仅仅容纳社会的缩影,更想表达自然与人的缩影。就像跳跃性的思维,这里中断的思维会在另一端继续下去。”

余友涵的儿子余宇在2000年以后开始整理其父亲的创作,他总结称:“纵观余友涵的艺术历程,其先后出现的各个系列的绘画语言一直存在着相互交叉。总体来说,当他要强烈表达社会意识的时候,画面中的具象因素就会增加,抽象元素相应减少。此社会意识表达到一定程度后,又开始回归绘画的本体,此时审美意识逐渐占据上风,图面的更多表现为抽象语言。”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对我父亲进行过深入了解,就不会片面把他称之为抽象艺术家。”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朱洁树

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相关阅读 追思会现场几度哽咽,宗馥莉这样追忆父亲宗庆后

“他是榜样和引路人,我会接好接力棒。”

02-28 21:36 直击宗庆后追思会:冒雨自发送行,同事员工追忆他们眼中的宗庆后

一提起宗总,汪女士又不禁流泪了。 “宗总就像我们的大家长。”

02-28 11:15 来自美国的现代艺术“教母”,她一直坚信毕加索是天才

格特鲁德·斯坦因,一位在美国居住了20年的美国作家,被称为“迷惘一代”的创始人,他对另一个新到巴黎的美国作家,即海明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2-23 11:20 降息的艺术

这意味着存款利率下调会直接降低银行活期存款的付息成本,但对定期存款的影响需要在到期续作时才会体现出来。降准、降存款利率、降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的效果加起来,大约能够降低银行计息负债成本5.5BP左右。

02-20 11:03 回乡见闻:感受经济的“烟火气”

人流密集是今年出行最直观感受配资做股票。

02-18 15:1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